把车停到指定停车区,它便能自己去“找车位”——这样的情景网上配资开户,今年底有望在成都部分商场内实现。而让它成为现实的,是一家四川企业。
近日,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泊科技”)携手东风汽车,将其自研的AVP(自主代客泊车)技术率先接入头部车企量产车型。继打造了全国首例区域级AVP无人泊车场景后,企业离无人泊车商业化落地又近了一步。
这个前沿赛道上的商业故事,“起步”似乎就很“丝滑”。但宜泊科技副总经理张伟华却说,他们也撞过不少“南墙”。
近日,川观智库省情研究所、川观县域经济智库“隐藏的力量”调研组来到宜泊科技,看企业如何“撞南墙”撞出了名堂。
入局
华为、比亚迪、蔚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场景之一,智能泊车赛道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方面,泊车场景环境相对可控、车速较低;另一方面,“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市场痛点也很明确。
宜泊科技也早早入局。“2022年,我们便开启了攻关。”张伟华回忆。
此前,企业就尝过“第一个吃螃蟹”的滋味——凭借在业内率先推出的“云岗亭”无人值守系统抢占市场,跻身智慧停车行业头部。
与车企基于单车智能实现的“车找车位”不同,宜泊科技选择的是“车场协同找车位”的路子。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加载停车场数据,提前为接入AVP(自主代客泊车)技术的车辆分配车位,规划出路径。当车辆抵达下客区,就可以“按图索骥”,自动泊入相应车位。
“车还没到停车场,车与场就能隔空‘对话’,‘停车入库’更加丝滑。”张伟华解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门槛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实现车端和场端数据的“对齐”,“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此前,智能泊车长期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车企乐意通过加载新功能吸引消费者,但要抢占更大销售市场,少数停车场点位的“各个击破”远远不够;场端希望提升停车效率和车位使用率,但又要考虑投入成本,大规模的智能化改造,也不现实。
这恰恰为“第三方”入局敞开了口子。宜泊科技的业务范围覆盖北京王府井、上海新鸿基等全国上万个停车场,拥有海量的数据;同时,得益于深度合作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专家资源,他们与车企的联结也十分紧密。
打通车端、场端,“第三方”扮演的是“指挥家”和“监管者”的角色,既能够整合区域内的停车场资源,和车企进行深层次合作;又能够明确智能泊车中的责任边界,通过24小时监控等方式进行安全管理。
“云端调度、场端分配、车端执行,别看现在的路径很清晰,其实我们也撞过‘南墙’。”张伟华话锋一转,仿佛又回到了“小试牛刀”的2022年。
宜泊科技
探路
2022年,宜泊科技开始探索和高德地图等图商合作,打通停车场数据,预先分配给车主一个车位,从室外将车辆直接导航到室内车位。
“但推进过程中,发现商业逻辑上存在问题。”张伟华解释,图商认为这一功能将为停车场吸引更多客流,需要收取较高的服务费,而场方无法接受;同时,场方对公开数据给图商也存在顾虑。
此路不通,便走另一条。2023年,宜泊科技在成都东站的AVP(自主代客泊车)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当时,“轻车端、重场端”是智能泊车领域的主流声音。
简单来说,就是在停车场内布置激光雷达或双目摄像头,用于监控车辆状态及周边环境,同时通过传感器来探测停车位的占用状态。车辆只需要与停车场设施进行“通信”,执行指令,即可完成自主泊车。
但他们很快发现,场端改造的投入太大,10个车位的改造就要花费几十万元,不具备可持续性。
在不断“撞南墙”的过程中,宜泊科技内部形成了一个共识:车端、场端、运营端,分别要做自己“擅长的事”,同时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张伟华举例,未来,在开通AVP服务的停车场,车辆搭载了AVP功能的车主打开小程序或APP,就能自主选择是否使用智能泊车服务。收取的服务费,由宜泊科技、车企、停车场共同分成。
2024年起,宜泊科技广泛对接主流整车厂,探索将AVP系统接入量产车型。
技术的突破也需要齐心协力。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团队深入车企,与多个部门协同攻关。从视觉语义的理解和泛化,到与车企联合安全高效的传输,最终达成了头部车企量产车型的率先接入。
宜泊科技自研的AVP(自主代客泊车)技术率先接入头部车企量产车型。
畅想
张伟华曾算过一笔账:要想实现智能泊车板块的盈利,他们的服务至少要覆盖1000个停车场,整个过程可能要花2年左右。
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并不担心智能泊车的前景。
特别是在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的成都,这是一片泛着金光的“蓝海”。去年,成都入选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也鼓舞了企业的士气。
“有支持,就有信心。”张伟华介绍,去年,成都高新区有关部门了解到他们在打造区域级应用场景上面临的困境,迅速沟通解决。将新川片区的停车场划为AVP无人泊车试验场,打造了全国首例区域级AVP无人泊车场景。在多方协助下,宜泊科技仅用不到2个月时间,就在新川5G科创园内建设好了首个试验场,有了“试验场”,也有更多的车企愿意加入进来,一起探路。
守护“新生儿”的“成长”,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在张伟华的设想中,最先落地的场景是高端商场——它们更愿意让消费者把找车位的时间花在购物上。其次是医院——这些地方,“50元代客泊车”的生意往往供不应求。
“目前处于推广前期,我们和保险公司达成合作,为车主购置‘泊车险’,减轻他们的顾虑,培养起消费习惯。”在张伟华看来,这些都是新生事物“探路”的必要“学费”。
当然,对宜泊科技而言,新赛道上,可能还有不少“南墙”要“撞”。
“最后的赢家不一定是我们,但我们拥有‘转向’的底气。”张伟华露出坦率的笑容。他们希望网上配资开户,今年底前先在成都实现AVP(自主代客泊车)商业化落地“第一例”,再将其逐步推广至全国。
纪源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